第09:副刊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光前启后耀千秋(下)

  □ 徐承熙

  崇祯十四年(1641年),文定公安葬在当时上海县城西十里开外的三河交汇处(即现在的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),由于徐氏子孙守墓、居住、繁衍生息,加上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和宗教的兴起,城市的变迁,大量人员的迁入后,这一带逐步从“徐家湾”改名为“徐家汇”。

  文定公出于爱国忧民的热忱,怀着宗教的悲悯情怀,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,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帮助国家逐步富强起来,使天下的黎民能够“丰衣食,绝饥寒”。

  他认为“富国必以本业”,他开辟农庄,身体力行,参用当时比较先进的太西农、水利技术,认真总结了农业种植、引种、水利等方面经验,编撰多部农著,不仅提出了与农事行之有效的见解、方案,而且对农业在国家中所居地位,国家应采取什么相关政策,提出了系列政治主张,他编撰的中国古代最为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——《农政全书》,就集中体现了先祖的这种思想。谨举二例:先祖综述了历代备荒的议论、政策,分析和提出了应采取的政策措施,并特别介绍描述了荒年可资充饥的草、木、野菜、树皮甚至粘土等,而这一切有的均经过他本人亲口尝试之后才列入的。对当时的朝廷命官,要做到这一点,应是难能可贵的。另外,他大力宣传引种甘薯这一事实,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甘薯成了农民救荒的法宝,相当程度缓解了当时农村受灾的程度。有资料表明,自从明末甘薯被大面积推广引种后,中国人口呈现出实质性的增长。

  在数算领域,他与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《几何原本》前六卷,可以从另一侧面看到他与众不同的、极具前瞻的科学目光。文定公对《几何原本》评价颇高,认为“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”,坚信“窃意百年之后,必人人习之”,认为几何是“无用为用,众用所基”的科学。事实证明这种远见卓识,远领先于同时代的学者,也对后世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推广,起到至为重要的作用。史实证明,300年后,几何学的确成为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。徐、利合译的《几何原本》,一次成功,翻译之精准、无出其右,被称之为“字字精金美玉,是千古不朽之作”。

  晚年,先祖主持历局工作。修撰了《崇祯历书》(即沿用至今的农历),其中的二十四节气,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,也十分形象的指导作用,至今还是农村农作时令的主要参考之一,也是城市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历书的修撰也起了“示范”作用,促进了明清之际学习西方科学潮流的形成。先祖在晚明历法改革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组织领导才能:机构设置、管理体制的建立、资金的计划与使用、仪器的制造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选译,特别是不拘一格选用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,都表现出高瞻远瞩的科学眼光和高度的爱国热忱!

  先祖文定公的贡献,寥寥数笔是难以穷尽的。

  文定公之所以在诸多领域有如此突出的建树,我想与他聪颖天分外,那种以社稷、黎民百姓为重的坚韧信念也是密不可分的。另外,他充满着对新事物特有的见解、兴趣和爱好,勤于咨访,不耻下问,随闻随笔,一事一物,必讲究精研,不穷其极不已,实在值得我们后辈好好汲取和学习!那种“一物不知,儒者之耻”的求知精神,那种善于破除陈见,杂采众家,兼出独见;那种精谨的归纳、演绎、总结;那种一丝不苟,极为严谨的科学大家风范,不就是留给我们后代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吗?这不就是现在社会需要大力倡导和推广的吗?

  先祖徐光启是学习、思考、实践、总结的一生,是创导知识“经世致用”实学思想的一生,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《农政全书》《崇祯历书》《几何原本》《徐氏庖言》等一系列博大精深、堪称近代科学史上起着“坐标”作用的著作和译著,而且,他在研究实践中所开创的路线、方法,所站立的高度,以及那种高屋建瓴式的学术风格,更闪烁着灿烂的光辉,给予我们后人极为丰富的启迪!

  (作者系徐光启第十三世孙)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综合
   第04版:综合
   第05版:综合
   第06版:视点
   第07版:视点
   第08版:法治
   第09版:副刊
   第10版:副刊
   第11版:教育
   第12版:资讯
刊头书法
光前启后耀千秋(下)
■ 风调雨顺(国画)
《繁花》“阿宝”的来信
我与书法结缘
徐汇报副刊09光前启后耀千秋(下) 2024-01-08 2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