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办于1958年的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,有着光荣办学历程及优良办学传统。近年来,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正确办学方向,秉承“教好每一个学生”的办学理念,弘扬“鸡毛飞上天”的价值追求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坚持校园文明与师生素质共进,强化组织领导,依法规范办学,激发创新活力,打造品牌特色,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。
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,举全校之力,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,以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为核心,以促进学生五育融合为根本,以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为载体,做精做深做活校园特色文化。学校坚持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,进一步认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意义,挖掘学科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,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工作深入开展,助力学生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为成长打好人生底色。
学校努力将办学目标与培养未来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”的时代新人目标相联,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抓手。以创建上海市少先队幸福教育实验校为契机,以“乐在四季”为主题,孩子们在活动中传承优秀文化,彰显文化自信,践行文明行为。学校基于传统与需要,积极开发《我爱排球》《琴韵课堂》《新三字经》等学生读本。学校通过教育部、市区级课题引领,持续优化教学方式,项目化学习、课后服务、打造“15分钟幸福圈”等推进育人方式转型,促五育并举落地。
善用校园文化符号,思想先行积极实践
作为一所有着光荣办学历程及优良办学传统的学校,建襄小学“教好每一个学生”的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,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体建襄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。学校以“师生发展和而不同,课程建设丰富多样,校园文化以情化人”为阶段性发展目标,努力打造一所具有“徐汇气质、上海风范、世界品味”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。
学校坚持“生动、活泼、全面、发展”的校训,“文明、守纪、勤奋、向上”的校风,“襄同奋志”的办学思路,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,充分挖掘、整合校内外的德育资源,加强学科整合,协同家长、社会资源,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,通过多元评价逐步培养具备“设计力”“共情力”“交响力”的建襄学子,并力求培养具有面向未来生活、应对未来挑战生存和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公民。
丰富校园文化活动,五育融合全面发展
建襄小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,每学期开设学校少年宫课程。低年级全面实施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课程,强化实践,促进幼小衔接;中高年级开设30多门课程,强化学生自主选课,促进个性发展。同时,学校社团通过招募形式让学生结合兴趣,发挥特长。
在所属社区街道的支持下,学校充分分析并整合利用了社区、协作单位的教育资源,学校与中科院、上海中国画院、中山医院、眼耳鼻喉科医院、徐汇游泳馆等多方联合,开发、设计兴趣拓展课程,不断增加课程多样性。这些大院大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,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促进个性发展的展示平台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,提升学校育人质量。
同时,学校结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氛围,建设校园文化。充分发挥校园网、广播电视台、校报、校刊、电子屏、微信公众号、官方微博、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教育功能,及时发布学校新闻信息,发挥环境育人功能。
传承中华优秀文化,打造学校特色品牌
建襄小学以“坚信、精心、惊喜”为核心德育理念,以多元的德育课程建设为依托,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,充分挖掘、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,加强学科整合,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。学校以“立德树人”为育人导向,根据办学特色、育人目标、课程传统、学生兴趣及发展需求,适时打造了传承历史文化与优秀传统美德的课程《新三字经》。各年级、各班级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,营造民族、民俗文化氛围,注重仪式渲染。
学校又以“乐在四季”校园文化课程为核心,以“春之魅”——艺术节、“夏之颂”——读书节、“秋之健”——体育节、“冬之乐”——科技节为主题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。少先队工作从“文化自信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”三方面制定了“善行知礼,建襄少年德才备”为主题的少先队课程,设定了节情教育、快乐“1+8”等兴趣拓展、家社教育、职业启蒙课程内容,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,凸显队员主体地位。
通过多年努力,建襄小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、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、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、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、上海市“十三五”家庭教育基地校、上海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、上海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学校、上海市绿色学校、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、上海市健康教育促进学校等荣誉称号。